贵在诚善不在金银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六十三)整理(上):
昔昼闇山中,多诸贤圣,隐居众僧。诸方国土,闻彼山名,供养者众。有一长者,与诸眷属,往送供养。
有一贫穷乞索女人,作是念言:今诸长者,送供诣山,必欲作会,我当往乞。便向山中,既到山已,见向长者,设种种馔,供养众僧,私自思惟:彼人先世修福,今日富贵,今日复作功德,未来将胜。而我先世不作,今世贫苦。今若不作,未来转剧。思惟此已,啼哭不乐。
又自念言:我曾于粪中,拾得两钱,以备乞索不如意时,当贸饮食用自存活,今当持以布施众僧。即便一二日乞索而不得饮食,还不至死。
于是便拿此两钱,前往布施。
彼山僧法,人有施者,维那僧前立为咒愿。
尔时,上座不听维那咒愿,自为咒愿。
诸下座等,深生嫌弃,而作此念:今贫乞女仅仅布施两钱,上座却亲自为其咒愿。以往有大施主前来布施,也不见如此。
尔时上座咒愿已毕,分出一些饮食给乞索贫女。
贫女得饮食,极大欢喜,自念:我刚布施,今已得报。
即担饮食,还出山去,到一树下,眠卧止息。
时王夫人去世七日,国王派遣使者,在国内寻找有福德者,作为夫人。
相师占言:此黄云盖下,必有贤人!
即共相将,至彼树下。见彼女人,颜色润泽,有福德相。树为曲荫,光影不移。
相师言:此女人福德,堪为夫人。
即以香汤沐浴,与夫人衣服,不大不小与身相称。
千乘万骑,左右导从,将来至宫。
王见欢喜,心生敬重,娶为夫人。
维那:执事僧、管理僧众日常事务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六十三)整理(下):
尔时国王夫人私自念言:我之所以得是福缘,以布施众僧两钱故,彼众僧于我有大恩。
即白王言:我先贫贱。王见拔擢,得为人次。听我报彼众僧之恩。
王言:随意!
夫人即时,车载饮食及以珍宝,往到彼山,布施众僧饮食珍宝。
尔时,上座却不起身,派遣维那咒愿。
王夫人言:我昔日施两钱,为我咒愿。今日满车珍宝,而不为我咒愿。
诸年少比丘皆嫌上座:先贫女人,两钱布施,为其咒愿。今王夫人,车载珍宝,不为咒愿。是老糊涂了吧!
尔时,上座即为王夫人演说正法而言道:
夫人!我佛法中,不贵金银珍宝,唯贵诚善之心!
夫人!先施两钱之时,善心极胜。后施珍宝,吾我贡高心胜。
是以我今不与咒愿。
上座更向年少比丘言道:汝等亦莫嫌我!当深解出家之心。
尔时诸年少比丘,各自惭愧,皆得须陀洹道。
王夫人闻法已,深生惭愧,信受奉行,亦得须陀洹道。听法已讫,作礼而去。
声闻乘:声闻四果(最高果位为阿罗汉)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0部《杂阿含经》第41卷: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有四沙门果(声闻四果)。何等为四?
谓须陀洹果(初果)、斯陀含果(二果)、阿那含果(三果)、阿罗汉果(四果)。
何等为须陀洹果?谓三结断,是名须陀洹果。
何等为斯陀含果?谓三结断,贪、恚、痴薄,是名斯陀含果。
何等为阿那含果?谓五下分结断,是名阿那含果。
何等为阿罗汉果?若贪欲永尽,瞋恚永尽,愚痴永尽,一切烦恼永尽,是名阿罗汉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