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00377 画师的选择

画师的选择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六十四)整理:

 

昔乾陀卫国,有一画师,名为罽那。

为人客作三年,得三十两金。

 

欲还归家,而见他人设作无遮大会(不分贵贱圣俗、平等接纳一切来者),供养僧众。

画师便问维那(执事僧):作会一日,需要多少钱财?

维那答言:三十两金,得作会一日。

 

画师即自念言:由我过去世不种福业,如今故受贫穷苦报,为人辛勤劳作勉强得以糊口。如今遭值福田(三宝福田:佛宝、法宝、僧宝),云何不作?

 

画师即语维那:请为弟子,鸣椎集僧,我欲设会。

设会已讫,踊跃欢喜,即便归家。

 

既到家已,其妇问言:三年客作,钱财所在?

其夫答言:我所得财,今已举着坚牢藏中。

妇时问言:坚牢之藏,今在何许?

其夫答言:乃在僧中。

 

妇时嫌责,即集亲里,缚其夫主,诣断事人,而作是言:我之母子,贫穷辛苦,无衣无食,而我丈夫,得财余用,不担来归,还请明断!

 

时断事人,问其夫言:何以尔也?

 

画师答言:我观身如电光不久照曜、亦如朝露须臾则灭,由是恐惧,深自念言:缘我前身不作福业,今遭穷苦,衣食困乏。因见城中作无遮会,众僧清净,心生欢喜,敬信内发。即问维那:得几许物供一日食?维那答言:得三十两金,可得供一日。我三年中,所得财物,即与维那,使为众僧作一日食。

 

时断事人,闻是语已,心生欢喜,怜愍其人,脱己衣服璎珞及以鞍马并诸乘具,皆悉布施画师,更将自己拥有的一个村落,封赏给予画师。

 

 

后记

花报如此,其果甚大,善业福报,还在其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