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00396 宁死持戒不杀生
宁死持戒不杀生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《十诵律》第39卷(第六诵之三)与乾隆大藏经第1346部《法句譬喻经》整理:
一时,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。
尔时,憍萨罗国有二比丘,未曾见佛,欲共往见世尊。
然而二国中间旷无人民。
于时旱热,泉水枯竭,二人渴热,但见泉中有升余水,然有细虫不可得饮。
一人自念而言:我若不饮便死!不得见佛闻法及僧。
一人持戒坚固:云何可饮?佛之明戒仁慈为首。残生自活见佛无益!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。
不久不饮水者即便渴死。
死后即生忉利天(亦译:三十三天),即识宿命,自知持戒之福,得生于天。即持香华,飞行而来,先到佛所,礼敬世尊。
佛为说法,得法眼净,即受三归(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),成优婆塞。
佛说法竟,天礼佛已,忽然不现。
时饮水者,后到佛所。
尔时世尊为无量大众围绕说法,见此比丘来到即言:汝痴人!欲见我肉身为?汝观我形不奉我戒。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。
世尊即为说偈:
学而多闻,持戒不失,两世见誉,所愿者得。
学而寡闻,持戒不完,两世受痛,丧其本愿。
世尊更因此事制戒,告诸比丘而言:从今不持漉水囊不听行!若不持行者突吉罗!不犯者:有清流水或大河或泉水,从此寺至彼寺,二十里内不犯。
关于见佛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62部《持世经》摘录:
我说诸佛即是法身,以见法故则为见佛,佛不应以色身见。若人信法听法,是人则为信佛亦听佛语。若人于此法中能如说修行,是人则为见佛,是人名为实语者、法语者、随法行者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090部《佛藏经》摘录:
舍利弗,如来不应以色身见,亦复不应以音声见。舍利弗,若人以色身见佛,是去佛远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0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摘录:
须菩提白佛言:世尊,如我解佛所说义,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。
尔时,世尊而说偈言: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!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971部《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》摘录:
菩萨有四种。何等为四?
一者初发心菩萨、二者修行位菩萨、三者不退转菩萨、四者一生补处菩萨。
海意!于此四种菩萨之中:
若初发心菩萨:观佛如来色相庄严心得清净。
若修行位菩萨:观佛如来成办一切胜妙功德心得清净。
若不退转菩萨:观佛法身心得清净。
若一生补处菩萨者:彼不观佛色相庄严、亦不观佛种姓族氏、亦不观佛成办功德,是中而悉无法可观。何以故?慧观照故、慧眼力故、慧所摄故、慧无行故、离诸戏论。彼不如是观亦非无观。何以故?有见无见斯为二种。此位菩萨于见非见离彼二边。如是观佛。以如是观佛故,观身亦然。观身清净已,即观佛清净。观佛清净已,应知一切法亦如是清净。如是观中若清净者,是为智观。此即名为真实观佛。
如来三身
如来三身:法身(自性身)、报身(受用身)、应身(变化身)。
法身(自性身):不生不灭。
报身(受用身):现于净土。
应身(变化身):入于秽土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950部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:
善男子等,唯一佛宝具三种身:一自性身、二受用身、三变化身。
第一佛身有大断德,二空所显,一切诸佛悉皆平等;
第二佛身有大智德,真常无漏,一切诸佛悉皆同意;
第三佛身有大恩德,定通变现,一切诸佛悉皆同事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91部《佛说大乘同性经》:
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复问佛言:世尊!佛身几种?
佛言:善丈夫!略说有三。何等为三?一者报身、二者应身、三者真身。
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复问佛言:世尊!何者名为如来报身?
佛言:善丈夫!如汝今日见我现诸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,如是一切即是报身。
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复问佛言:世尊!何者名为如来应身?
佛言:善丈夫!秽浊世中现成佛者当成佛者,如来显现从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……如是化事皆是应身。
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复问佛言:世尊!何者名为如来法身?
佛言:善丈夫!如来真法身者:无色无现无著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、无生无灭无譬喻。如是善丈夫!如来不可说身、法身智身、无等身、无等等身、毗卢遮那身、虚空身、不断身、不坏身、无边身、至真身、非虚假身、无譬喻身,是名真身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399卷:
夫如来者,即是法身。善男子,如来法身,即是诸法真如、法界;真如、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,如来法身亦复如是,无来无去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9部《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》:
尔时,世尊告文殊师利(文殊菩萨):汝今真实见如来乎?
文殊师利白佛言:世尊!如来法身本不可见,我为众生故来见佛。佛法身者不可思议,无相无形,不来不去,非有非无,非见非不见,如如实际不去不来,非无非有,非处非非处,非一非二,非净非垢,不生不灭。我见如来,亦复如是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916部《佛说法身经》:
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有法身,不可思议不可称量,而无有人能广宣说。
是法身者,纯一无二无漏无为。